根據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 2020 年全省農村廁所改造及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皖農社函[2020]143 號)要求,對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為做好2020年農村廁所改造及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廁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以問題為導向,全面整改農村戶廁不好用、不能用的問題,堅持工程化思維理念,實現農村改廁工程化設計、工程化施工、工程化驗收、工程化運行,切實把我縣農村廁所改造及管護、糞污資源化利用實事辦實,好事辦好,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提高穩定脫貧質量,打牢鄉村振興基礎,提升群眾滿意度。
二、目標任務
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為總目標,按照存量問題全面整改,三年行動目標全面實現和運行維護機制全面推進的思路,確保前三年農村改廁不好用、不能用的問題徹底解決,二類縣農戶衛生廁所85%的普及率目標如期完成,農村廁所運維機制和社會化體系基本形成。
(一)全面完成存量問題整改。對前三年政府投資農村改廁的24448戶民生工程和其他政府投資改廁全面開展“回頭看”,嚴格標準,質量為先,全面排查,徹底整改,堅決不把問題廁所留給群眾。
(二)統籌推進新建任務落實。以三年行動方案確定2020年底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85%為目標,在確保完成3500戶廁所改造任務的基礎上,廣泛宣傳,全面發動,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尊重客觀實際,按照上不封頂,宜改則改的要求,確保滿足群眾改廁要求(附民生工程改廁計劃)。
(三)開展廁所運維和糞污利用。堅持一手抓改廁工程建設,一手抓運維管護機制建立,一體化推進農村改廁、廁所維護和糞污處理全鏈條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按照先試點再推廣的路子,建設縣級廁所運維服務中心和鄉鎮運維服務站,實現農村廁所管護和糞污處理全覆蓋。
三、重點工作
(一)高質量完成存量問題整改
1、全面排查。制定改廁問題排查整改方案,堅持以縣為主,鄉(鎮)實施原則,對照前三年農戶改廁,村不漏戶,戶不漏項,全覆蓋的排查,做到誰排查,誰簽字,誰負責。鄉鎮建立問題、任務、標準、責任“四項清單”并定期上報縣級問題排查更新臺帳。
2、徹底整改。按照任務人頭化、質量標準化、項目工程化的要求,對照排查清單,一戶一案,統一標準,規范化整改,工程化施工,確保整改一戶,達標一戶,群眾滿意一戶,力爭5月底全面完成整改任務,結合運維管護機制建立鞏固提升。
3、分級驗收。整改完成后,鄉鎮和村級對問題整改戶要全覆蓋驗收,由鄉鎮組織鄉鎮、村干部、農戶、施工方四方現場逐戶進行驗收并簽字,實行誰驗收、誰簽字、誰負責。縣級復驗不低于50%,同時隨機抽查不低于30%的排查無問題戶,查驗結果與年度考評和以獎代補掛鉤。
(二)以工程化思維系統推進改廁
1、發動群眾參與。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的基本原則,結合農村廁所現狀調查,走村入戶,摸清底數,征求意見,引導群眾自愿參與支持改廁。對具備改廁條件和有改廁意愿的農戶,做到宜改即改;對具備改廁條件無改廁意愿的農戶,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對有改廁意愿但無改廁條件的農戶,做好政策解釋工作。
2、慎選改廁模式。根據國家衛健委《農村戶廁建設技術要求(試行)》,改廁模式應根據農戶房屋的空間位置和地勢環境,科學選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三甕式化糞池、磚砌三格式化糞池和“三池一地”(化糞池加小型人工濕地)等改廁模式。場地開闊易于開挖的可選三甕式化糞池;場地緊張開挖困難可選擇磚砌三格式化糞池;鼓勵住房集中的聯戶共建化糞池;能夠連接到污水處理管網的,可選擇完整下水道模式。
3、嚴把產品質量。以鄉鎮為主體,根據群眾改廁需求負責本鄉鎮改廁模式選擇、產品采購和工程實施。主要產品(化糞池等)的采購嚴格落實“兩備案一檢測”制度,即對參與招標采購企業的資質、產品規格和指導價格等必須先報主管部門審查備案,參與采購的產品必須將權威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證書報主管部門備案,中標產品進場后由主管部門監督抽樣送省以上專業機構進行質量檢測。產品到場驗收,必須由鄉鎮、村、施工負責人和供應商四方簽字認可。鼓勵采購供應商一體化實施產品供應和工程施工。
4、嚴把施工質量。一是科學選址,廁屋要引導進院入室,避免危舊旱廁原址改建,避免在河道、道路、水塘、懸崖和影響村容村貌的位置新建;二是規范組裝,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安裝進糞管、過糞管、井筒、井蓋和排氣管,確保位置方向正確,牢固無滲漏;三是精細施工,把好基礎開挖、筑牢墊層、精細回填、硬化防護、井口高出地面、不滲不漏和清掏方便等關鍵環節,嚴禁機械回填的粗糙施工。
5、嚴把工程驗收。各鄉鎮施工結束后,要組織組織鄉鎮、村、農戶和施工單位四方逐戶全覆蓋驗收,對產品、施工質量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到位,驗收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縣級組織相關機構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開展抽查驗收,同時將群眾滿意度作為驗收合格的重要內容。11月底前鄉鎮完成全年改廁任務并自驗完成,12月底前完成縣級驗收工作。
6、規范信息管理。各鄉鎮要安排專人做好農戶改廁項目統計,信息錄入,完善戶檔資料。每月20號前將本鄉鎮農村改廁完成進度報縣茶美中心,每月底前將已完工通過鄉鎮自驗的農戶改廁信息錄入安徽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系統,并作為縣級撥付改廁資金的依據。
(三)建立改廁運行維護機制
1、開展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通過截污納管、聯戶或單戶收集處理方式,實現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綜合治理模式。對集鎮周邊、中心村莊可以采取截污納管的方式進入污水處理設施無害化處理;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可以采取無害化衛生改廁與人工濕地處理模式;分散農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后,以農戶自行清掏或互助清掏進行還田還地資源化利用;沒有糞水需求的分散居住農戶可以采取“三池一地”模式就地實現資源化利用。
2、建立社會化管護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農村改廁竣工驗收,群眾滿意后交由第三方實現社會化管護的工作機制。以鄉鎮為單位,按照有辦公場所、有專業人員、有管護制度、有管護車輛、有服務電話、有價目明細、有配件工具、有管護臺賬的標準,建立農村廁所運維服務站點,從事農村戶廁和公共廁所的維修管護和糞污清掏服務。
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工作機制。認真落實五級書記抓“小廁所,大民生”的領導責任,實行縣統籌、鄉(鎮)為主、村實施、戶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鄉鎮是農村改廁的主體,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專抓隊伍專門抓的分工負責制。各鄉鎮要落實一名工程質量巡查員和一名信息管理員,分別負責產品質量把關、工程技術培訓、施工質量巡查、工程驗收組織和基礎信息管理、改廁信息錄入、一戶一檔建設、項目資料管理等具體工作。村級要明確書記主抓,確定一名專抓干部具體抓。動員改廁農戶積極參與,鼓勵以村為單位成立改廁監督理事會。
(二)擴大宣傳效應。充分發揮好農民主體作用,強化改廁政策落實,嚴禁侵害群眾利益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現象發生,充分激發和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重點把握好尊重農民意愿,不搞大包大攬;堅持先建后拆,防止先拆后建或拆而不建;堅持一戶一廁,建新拆舊,公廁不能代替戶廁;引導和鼓勵廁所進院入室,避免危舊旱廁原址改造;推行糞污納管達標排放或者還田還地資源化利用,嚴禁污水直排。
(三)開展技術培訓。對照國家《農村戶廁建設技術要求(試行)》,分級開展農村改廁技術培訓,縣級負責培訓鄉鎮負責人、鄉鎮技術骨干和施工負責人;鄉鎮負責培訓鄉村干部和所有施工人員;每個施工隊都要先開展現場施工操作示范,驗收合格后才能全面施工。同時鄉鎮要將參與改廁指導、驗收的鎮村干部和村民監督員納入培訓,確保改廁相關環節參與人員都能掌握技術標準。
(四)強化資金保障。縣鄉財政要持續加大對農村戶用廁所改造資金的投入保障和項目的整合力度,統籌謀劃,充分保障民生工程改廁資金,最大限度滿足群眾改廁的愿望和需求。為保證改廁質量,通過民生工程資金項目整合的途徑,將戶改廁投入標準提高到2000元/戶。鼓勵因村實際,開展整村推進改廁,所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全額獎補到鄉鎮統籌使用。
(五)嚴明工作職責。各鄉鎮、村要切實履行好屬地負責制,對轄區的政策落實、任務目標、運行維護和群眾訴求負全面責任。繼續把農村戶用廁所改造納入縣委縣政府年度目標考評內容,分值不低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總分值的50%。嚴把項目管理和工程質量關口,從嚴追究關鍵環節負責人的違規和瀆職責任。加強施工單位的監管,對廁所改造工程質量實行零容忍,對差評的施工企業堅決打入黑名單。加強改廁監督巡查與指導,并公布農村改廁監督舉報電話(0564-7062392),各鄉鎮也要設立舉報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