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哥的“新崗位”
我叫王建軍,家住槐樹灣鄉,一場意外讓我失去了右手,找工作更是四處碰壁,每天只能窩在家里唉聲嘆氣。沒想到有一天,村委會的工作人員找到我,說鄉里的生態茶園需要人手負責茶葉分揀,工作強度不大,還專門設置了適合殘障人士的崗位。現在我每天坐著輪椅就能去茶園上班,和大家一起分揀茶葉、嘮嘮家常,每月還能拿到穩定收入。茶園還給我配了專門的無障礙設施,讓我工作起來特別安心。
李大姐的“救命錢”
我叫李芳,家住槐樹灣村。去年丈夫突發重病,花光了家里積蓄,還欠了許多債。正當我急得整夜睡不著時,村里的網格員來我家走訪,幫我申請了臨時救助。不到一周,2萬元救助金就打到了卡里,正是這筆救助金讓我緩解了經濟上的壓力,也重燃了生活的希望。現在,鄉衛生院還定期派人來給丈夫做康復檢查,日子慢慢有了盼頭。
小宇的“新書包”
我是五年級的王小宇。爸媽在外地打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以前我總羨慕同學有漂亮的書包和新文具。去年秋天,鄉里的叔叔阿姨來學校做家訪,給我送來了新書包、文具,還有助學金。更讓我開心的是,志愿者姐姐每周都會來輔導我功課。現在我的成績提高了不少,老師還夸我作文寫得好呢!
劉叔的“暖心餐”
我是劉德順,今年68歲,孩子在城里工作,平時一個人在家。年紀大了,做飯成了麻煩事,經常隨便對付一口。去年,鄉里推出了“老年助餐”服務,在村活動室設了助餐點。每餐有兩葷兩素一湯,飯菜可口還便宜,五塊錢就能吃得飽飽的。現在,我每天中午都準時去助餐點,和老伙計們一邊吃飯一邊聊天。碰上身體不舒服或者下雨天,志愿者還會把熱乎的飯菜送到我家門口。這一頓頓暖心餐,暖胃更暖心,讓我這獨居的日子有滋有味起來。
張奶奶的新棉被
我是張桂蘭,今年76歲。去年冬天格外冷,我那床棉被又薄又潮,棉花都打結了。沒想到,有天村主任帶著民政干部來了,說我符合特困供養條件,不僅每月能領生活費,還送來嶄新的棉被和過冬物資。現在每個月,都會有人上門幫我打掃衛生、檢查電路。逢年過節,志愿者們還會陪我包餃子,我這冷清的屋子,終于又有了人氣。
在槐樹灣鄉,像這樣被溫暖包圍的家庭還有很多。政府的關懷、社會的善意,柔軟且堅毅,鋪就每個家庭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這些點點滴滴的溫暖,匯聚成強大的力量,讓我們相信,只要心懷希望,生活總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