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夯實基層治理根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既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目標,也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電動車已成為城市居民重要的代步工具。然而,在許多小區,電動車棚的配套設施卻難以滿足居民的實際需求。縣城管局通過走訪,接到明匯城小區17棟居民的普遍訴求,樓下充電車棚無斜坡,人行道的路牙石較高,導致電瓶車停放非常困難。縣城管局在接到訴求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員聯合物業公司到現場勘查,制定施工方案,聯系專業施工隊開始施工,在充電棚旁修建斜坡,并在兩天內投入了使用,施工過程中縣城管局全程監督并配合,及時解決了居民的訴求。一個看似簡單的斜坡改造,折射出小區治理的深刻變革。
傳統小區治理模式中,政府部門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決策方式,缺乏對居民實際需求的深入了解。在電動車棚改造問題上,這種治理模式的弊端尤為明顯,坡道設計不合理導致居民推車困難,充電樁數量不足造成私拉亂接,照明設施缺失帶來安全隱患。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居民日常生活,更暴露出小區治理的短板。
新時代的小區治理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在電動車棚改造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小區開始采用“參與式治理”模式。通過議事會、實地走訪等方式,廣泛收集居民意見;邀請專業人士進行實地勘查,制定科學合理的改造方案;建立多方協調機制,確保改造工作順利推進。這種治理模式讓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真正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
電動車棚改造帶來的不僅是基礎設施的改善,更是城市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通過這一民生工程,基層政府與居民之間建立了更加緊密的聯系,小區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居民在參與過程中增強了主人翁意識,小區凝聚力得到加強。這種治理模式的創新,為破解城市管理難題提供了有益借鑒。
從電動車棚改造這一“小切口”,我們可以看到城市管理現代化的“大文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創新管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不僅是城市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